普磨砂轮硬度等级对照表
砂轮硬度硬度是指砂轮在外力作用下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,是衡量砂轮结合剂对磨粒把持能力的重要指标,不同于磨料本身的物理硬度。它直接影响磨削过程中磨粒的自锐性和耐用度。本对照表系统整理了中国国家标准(GB/T)、原国标以及常见磨料代号的对应关系,涵盖从超软(D)到超硬(Y)共7个大级15个小级的完整硬度等级体系。正确选择砂轮硬度对保证磨削效率、表面质量和砂轮寿命至关重要。
注:表中R₁/R₂/R₃等下标表示旧标准中的硬度小级,WA/PA/MA等为磨料类型代号,括号内为旧版代号。
硬度等级 | 现行”国标”代号 | 原”国标”代号 | 磨料代号 | 新旧代号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超软 | 超软 | D、E、F | CR | 棕刚玉 | A(GZ) |
软 | 软1 | G | R₁ | 白刚玉 | WA(GB) |
软2 | H | R₂ | 铬刚玉 | PA(GG) | |
软3 | J | R₃ | 微晶刚玉 | MA(GW) | |
中软 | 中软1 | K | ZR₁ | 单晶刚玉 | SA(GD) |
中软2 | L | ZR₂ | 黑刚玉 | BA(GH) | |
中 | 中1 | M | Z₁ | 黑碳化硅 | C(TH) |
中2 | N | Z₂ | 绿碳化硅 | GC(TL) | |
中硬 | 中硬1 | P | ZY₁ | ||
中硬2 | Q | ZY₂ | |||
中硬3 | R | ZY₃ | |||
硬 | 硬1 | S | Y₁ | ||
硬2 | T | Y₂ | |||
超硬 | 超硬 | Y | CY |
硬度的选择
主要取决于被磨削的工件材料、磨削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。
- 过硬:磨钝的磨粒不易脱落,砂轮易堵塞,磨削热增加,工件易烧伤,磨削效率低,影响工件表面质量
- 过软:磨粒还在锋利时就脱落,增加了砂轮损耗,易失去正确的几何形状,影响工件精度
选择原则
- 磨削软材料时要选较硬的砂轮,磨削硬材料时则要选软砂轮
- 磨削软而韧性大的有色金属时,硬度应选得软一些
- 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应选较软的砂轮
- 端面磨比圆周磨削时,砂轮硬度应选软些
- 在同样的磨削条件下,用树脂结合剂砂轮比陶瓷结合剂砂轮的硬度要高1~2小级
- 砂轮旋转速度高时,砂轮的硬度可选软1~2小级
- 用冷却液磨削要比干磨时的砂轮硬度高1~2小级
更多磨削问题分析 砂轮定制方案
评论 (0)